“各郡学堂皆已依期建成,各邑官府亦已选拔当地德高望重、学识渊博之士充任教习,彼等皆历严选,以保能传学子正统学问与礼义之教。”
“招生工作也已陆续完成,据臣所知,各郡百姓对学堂的设立热情高涨,竞相遣子弟入学以求学问,今诸郡学舍共录学童万余,皆已造册登记。”
“初期教材也已编撰完毕,是否即刻遣送至诸郡,令各郡自行印制颁行?”
“如此一来,可尽快让学子们用上统一规范的教材,利于教学施行,但臣等亦有顾虑,各郡印制能力与条件或有差异,恐在印制过程中出现优劣不一之状,不知陛下对此有何圣裁?”
嬴政微微颔首,沉吟道:“教材之事关乎教育根本,不可有丝毫马虎,即刻遣送至诸郡,但需定详明印制规范,遣专员往各郡监临指导,若有敷衍塞责者,严惩勿贷。”
“陛下圣明!臣等即刻照办!”谢文渊连忙领命。
待谢文渊回到座位上之后,顾绫雪手持一份厚厚的名册,也走出列,行礼道:“启奏陛下,
自陛下颁旨令各郡举荐学子赴帝都大学报名求学以来,大秦四方英才纷至,经过一系列严格公正的选拔考核,今诸事皆已圆满告竣,恰逢今日开学之期,特此将最终名籍呈上,以供陛下御览,此名册中详录了各郡录取学子的姓名、籍贯及所录学科。”
说完,微微向前躬身,将名册高举过头。
一名宫人小心翼翼地从顾绫雪手中接过名册,稳步走上台阶,毕恭毕敬地呈递给了嬴政。
嬴政伸手接过名册,翻看了起来。
顾绫雪接着说道:“此番招生,地域之别颇为显著。”
“其中,内史作为京畿之地,人才济济,于诸般学问皆显高才,故录取人数最多,逾千人之众。”
“而三川郡、颍川郡、东郡等中原大郡,经济昌盛,人口稠密,文化底蕴深厚,平均每郡录取三四百人。”
“泗川郡、河东郡、太原郡、邯郸郡等地,文化底蕴深厚,学子众多,此次录取人数约在二三百人之间。”
“其他中等规模的郡如巴郡、蜀郡、上郡、云中郡、衡山郡等,录取人数大抵一二百人不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