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野不得不把话题拉回来:“汽车明天就能见到了,先讲讲别的事。”
他组织了一下语言道:“台湾收回来了,缴了不少船,金陵宝船厂总算是闲下来了,我叫他们停制军船,重新筹建郑和宝船。”
卫依依知道这是准备开海禁了,定了定神,认真地望着宣野。
宣野也看着她道:“我想选派一批人去欧洲留学。”
卫依依知道这件事他已经准备了好久了,内书堂里只有一开始象征性地教了一点满文蒙文,后续的重点全都放在英、法、德、俄语上面了。
她点点头道:“你心里有人选么?”
她心里清楚,这些人必定要出自内书堂和南怀仁的教会学校还有国子监。
宣野沉吟了一下,指节扣了扣炕桌道:“太监。”
卫依依有些疑惑:“啊?!”
居然不是三处各自选取么?
宣野委婉道:“这一去数年,我怕他们回不来。”
卫依依沉默下来。
不是回不来,他是怕他们不肯回来。
太监无法成家,不会在当地娶妻生子扎下根来,他们的身份受人鄙夷,除了回到大清,回到宫廷之中,别无选择。
而且,这些古人门户之见颇深,许多技艺的失传都源于什么传子不传媳,教会了学生,饿死了师傅等等。但太监便没有这个顾虑,他们本来就不会有自己的后人。
她恍然发觉,这件事或许在宣野三年前成立内书堂的时候便已经决定好了。